表面尽责的父母其实是不负责任的父母

案例一

有一位妈妈是全能的家庭主妇,孩子一生下来大事小情都由她管理,孩子该练习穿衣服了,她说“太慢了,妈妈来,”然后她把衣服拿过来给孩子套上。孩子该练习穿鞋了,她说“看看,不分反正,错了,真笨。妈妈帮你”。别人问孩子的问题,他先帮忙答了,然后说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,不爱表达。孩子大了,她说你就学习吧,给我学习好就行了。最后孩子不但没有学习好,反而没有动手能力,该工作了,却离不开家宅在家里。最后小孩啃老离不开家、为什么呢?

妈妈长期把孩子的学习机会都偷走了,成就自己无所不能的全能感,和被家人依赖的感觉。

这样的家庭妈妈说自己的付出不求回报、不自私,我不会相信。

从心理学上讲他们都是在付出的过程里获得贡献感和被需要的感觉,说穿了还是“为己”,这就是“有私”。

觉察不到自己需要的助人会造成他人的无能和依赖(什么都给你作全交给你了),或是生活被控制的感觉(吃什么穿什么都你决定,难道我不能决定吗?)。

她没有意识到她以爱的名义给孩子造成最大的伤害。 

助人本来就“有私”,没什么好愧疚的。那些声称无私为了别人好的助人,往往偷走了别人成长的机会,养成他人越来越依赖的习惯或是不自由的窒息感。

案例二

信息爆炸得时代,一大堆家长都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大堆的才艺,或者至少是放学后还重要参加一大堆的课后辅导。少数家长并不盲从于这股潮流,他的孩子也不见得落后于别人。而这些忙于给孩子报补习班学才艺的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?“哎呀!那是你们家的孩子比较乖.聪明听话,自学能力强....”其实这些家长是把孩子完全交于课外班,交于其他人,这样自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:看电视,玩电脑,手机游戏,喝酒应酬......

其实如果把别人家的孩子的优良表现归因于那个孩子自身的因素(能力),那么家长就不用对自己目前的管教方式有任何的反省,结果孩子只好继续受苦。

以上这两种父母,其实都是自己有问题的。前者用佛洛依德的理论是她停留在幼儿时期,3--5岁,自己有绝对的全能感;后者是自我发展的不好,推卸责任。

这种两种表面上尽责的父母,其实是不负责任的父母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微信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